[1]钟祥浩.论四川盆地丘陵区防护林体系的建设[J].山地学报,1990,(01):61.
点击复制

论四川盆地丘陵区防护林体系的建设()
分享到:

《山地学报》[ISSN:1008-2186/CN:51-1516]

卷:
期数:
1990年01期
页码:
61
栏目:
山地学报
出版日期:
1990-04-02

文章信息/Info

作者:
钟祥浩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关键词:
四川盆地丘陵区防护林体系
文献标志码:
A
摘要:
四川盆地丘陵区,人多地少,资源贫乏,经济不发达,生态环境质量低劣,因而建设具有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防护林体系很有必要。建设本区防护林体系的原则应是:共生,布局与结构合理,土地资源充分利用和总体最优。经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后,最终建成一个良性农田生态防护林网络体系,以协调当地人口、资源、经济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并使其日臻完善。

相似文献/References:

[1]冯金良,赵振宏,赵 翔,等.“成都粘土”的成因、物源、时代及其古环境问题[J].山地学报,2014,(05):513.
 FENG Jinliang,ZHAO Zhenhong,ZHAO Xiang,et al.The Origin, Provenance, Age and Climatic Links of the Chengdu Clay: A Review[J].Mountain Research,2014,(01):513.
[2]周大海.飞仙关组紫色页岩作为矿质肥源的试验[J].山地学报,1993,(04):271.
[3]张建辉,唐时嘉.四川盆地紫色土温度状况的确定[J].山地学报,1995,(02):98.
[4]李仲明.四川盆地可持续农业发展途径探讨[J].山地学报,2001,(S1):9.
[5]刘刚才,朱波,林三益,等.四川紫色土丘陵区农林系统的水土保持作用[J].山地学报,2001,(S1):60.
[6]龙花楼,张献忠,王军,等.长江上游丘陵区社会经济实力与坡耕地治理——以四川省中江县为例[J].山地学报,2004,(04):502.
[7]朱钟麟,陈建康,刘晓军,等.四川丘陵区节水农业效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模型[J].山地学报,2007,(04):483.
[8]刘刚才,游翔,张建辉,等.紫色土丘陵区小流域综合治理对水土保持的作用[J].山地学报,2007,(05):590.
[9]王明杰,方一平.四川丘陵区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及其驱动能力[J].山地学报,2008,(06):707.
[10]刘刚才,游翔,张建辉,等.紫色土丘陵区陡坡荒地水土保持措施的适宜性初探[J].山地学报,2008,(06):714.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1990-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