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徐勇,马定国,郭腾云.基于不同退耕模式的黄土丘陵区生态环境建设地域分异特征[J].山地学报,2004,(04):385.
点击复制

基于不同退耕模式的黄土丘陵区生态环境建设地域分异特征()
分享到:

《山地学报》[ISSN:1008-2186/CN:51-1516]

卷:
期数:
2004年04期
页码:
385
栏目:
山地学报
出版日期:
2004-08-28

文章信息/Info

作者:
徐勇;马定国;郭腾云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江西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北京 100101 ;江西南昌 330027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 100101 ;北京 100101
关键词:
退耕模式生态环境建设地域分异黄土丘陵区
文献标志码:
A
摘要:
退耕是目前国家关于黄土丘陵区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措施。在总结"赈济退耕25"、"赈济退耕15"和"梯田退耕"各模式基本特点的基础上,根据土地利用、耕地坡度分级数据、农业人口数据和不同模式生态环境建设标准,分别计算了黄土丘陵区各县(市、区)退耕25°和15°以上坡耕地、新建园地、新修梯田、林草植被恢复的面积以及相应的投资需求额度。在构建并采用生态环境建设指数、政策性补贴资金密度指数和投资需求密度指数等指标,对55个县(市、区)进行类型划分的基础上,分析了黄土丘陵区不同退耕模式下的生态环境建设规模及投资需求地域分异特征。

相似文献/References:

[1]黄金国,陈同庆.广东石灰岩山区生态环境建设与可持续发展[J].山地学报,2002,(02):236.
[2]李利锋,郑度.西藏拉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的社会经济措施[J].山地学报,2003,(03):342.
[3]苏春江,徐云,方一平.攀西地区生物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建设[J].山地学报,2004,(S1):143.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2004-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