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李红,张凤荣,孙丹峰,等.生态足迹模型在山区生态可持续评价中的初步应用——以1999年北京西部山区为例[J].山地学报,2005,(05):636.
点击复制

生态足迹模型在山区生态可持续评价中的初步应用——以1999年北京西部山区为例()
分享到:

《山地学报》[ISSN:1008-2186/CN:51-1516]

卷:
期数:
2005年05期
页码:
636
栏目:
山地学报
出版日期:
2005-10-28

文章信息/Info

作者:
李红;张凤荣;孙丹峰;周连第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农业综合发展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农业综合发展研究所 北京100089 ;北京100094 ;北京100094 ;北京100089
关键词:
北京西部山区生态足迹生态容量生态赤字生态可持续评价
文献标志码:
A
摘要:
在剖析生态足迹分析法的理论基础上,进一步考虑不同消费水平对生态足迹时空变异的影响,划分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两类不同的消费群体,分别计算各自的生态足迹,其次进一步细化模型中人均水资源足迹,从而构建生态足迹与生态容量平衡模型。根据平衡模型计算出生态盈亏,得出区域生态持续性评价结果。并以1999年北京西部山区门头沟区为例,进行模型计算和生态可持续评价,结果表明1999年门头沟区处于生态赤字状态,说明该区生态系统处于不可持续状态。在对门头沟区的初步研究基础上,指出生态足迹作为山区生态可持续评价指标的优点及当前存在的缺点。

相似文献/References:

[1]王云才,郭焕成.北京西部山地景观生态整治与景观规划——以北京房山区史家营乡的典型研究为例[J].山地学报,2003,(03):265.
[2]王书华,王忠静.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山区生态经济协调发展定量评估——以贵州镇远县为例[J].山地学报,2003,(03):324.
[3]刘孝宝,高吉喜,何萍,等.西藏生态足迹研究[J].山地学报,2003,(S1):26.
[4]翁伯琦,王义祥,黄毅斌,等.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山区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定量评价——以福建南平为例[J].山地学报,2006,(03):346.
[5]吕永鹏,邰俊,车越,等.黔东南州可持续发展的度量研究——基于BEF与TEF的综合测度[J].山地学报,2007,(06):698.
[6]王 静,胡业翠*,武淑芳.广西环江移民迁入区生态移民的环境影响研究[J].山地学报,2018,(01):143.[doi:10.16089/j.cnki.1008-2786.000310]
 WANG Jing,HU Yecui*,WU Shufang.Environment Impacts of Eco-migration in Guangxi Immigrate Area[J].Mountain Research,2018,(05):143.[doi:10.16089/j.cnki.1008-2786.000310]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2005-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