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陈实,李同阳,张先婉.再论聚土免耕垄的中层培肥[J].山地学报,1996,(S1):55.
点击复制

再论聚土免耕垄的中层培肥()
分享到:

《山地学报》[ISSN:1008-2186/CN:51-1516]

卷:
期数:
1996年S1期
页码:
55
栏目:
山地学报
出版日期:
1996-12-30

文章信息/Info

作者:
陈实;李同阳;张先婉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成都 610041 ;成都 610041 ;成都 610041
关键词:
聚土免耕土壤肥力层次性变化中层培肥
文献标志码:
A
摘要:
聚土免耕垄的土壤结构性变化主要表现在中上层,以中层更突出.而土壤养分状况、水分状况、生物活性及有机无机复合胶体的变化却主要表现在中下层.多数肥力指标均显示中层的改善为最大.这与有机肥深施至中层有关.聚土免耕垄的培肥重点是中层.

相似文献/References:

[1]何毓蓉,成文.紫色土不同土体的土壤养分和酶活性特征[J].山地学报,1993,(04):223.
[2]成文,何毓蓉.紫色土不同土体的土壤肥力综合评价[J].山地学报,1993,(04):230.
[3]钟祥浩.紫色土研究的回顾与期望[J].山地学报,1996,(S1):1.
[4]朱波,李同阳,张先婉.耕作制度对紫色土养分循环的影响[J].山地学报,1996,(S1):51.
[5]秦明周.红壤丘陵区农业土地利用对土壤肥力的影响及评价[J].山地学报,1999,(01):72.
[6]黄清麟,李元红.福建中亚热带天然阔叶林与人工林对比评价Ⅰ.水土资源的保持与维护[J].山地学报,2000,(01):69.
[7]邱仁辉,杨玉盛,彭加才,等.杉木人工林与米储次生促进林生产力和土壤肥力比较[J].山地学报,2001,(01):33.
[8]刘金福,洪伟.不同起源格氏栲林地的土壤分形特征[J].山地学报,2001,(06):565.
[9]何东进,洪伟,吴承祯,等.杉木拟赤杨混交林土壤肥力表征指标的研究[J].山地学报,2001,(S1):98.
[10]王小丹,刘刚才,刘淑珍,等.西藏高原干旱半干旱区土壤分形特征及其应用[J].山地学报,2003,(S1):58.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1996-12-30